全部∨
搜索
科研活动
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队伍
2024年中测院科技标兵: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测智慧
上传日期:2024-06-27
来源:本站

在探索科技前沿的征途中

有这样一群“科技标兵”

以创新为引擎

以智慧为羽翼

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肩负建设一流国家级研究院的使命

矢志不渝

锐意进取

 


熊茂涛:“氢”装上阵我在行

 熊茂涛研究员着力于推动完善我国液化天然气加气机和加氢机的计量法规体系,在高压气体、低温液体流量计量、氢能流量计量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719475677807011598.png

他聚焦氢能流量计量研究,主持制定加氢机的检定规程和型式评价大纲,指导氢能全产业链中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加氢等环节的相关企业开展氢气贸易交接计量器具的应用和研发,有力推动了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和规范化运营。针对不同压力、不同工况的氢能检测需求,前后研制了三代加氢机校准装置,为全国各地加氢站及加氢机生产企业提供了100余台件加氢机、卸氢柱和加氢柱的现场校准服务,50余台件氢气用流量计的校准或测试服务,30余台件加氢机校准装置的校准或测试服务,“氢”情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2023成都大运会。

他说,氢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他将“氢”装上阵,以专业计量测试技术为打造“绿氢之都”保驾护航。

 

赵晶:温度计量基准的守护人 

赵晶始终专注于温度专业的国家计量基准维护与改造、计量标准建设、计量体系研究以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相关工作,为四川乃至全国温度计量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好贡献。

1719475746329067563.png

温度是广泛使用的基本物理量及过程量,温度副基准装置的复现和实验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复现温坪实验都需要持续几个月,既要求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要有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坚持,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经过大量的复现性实验和稳定性考核工作,依托原有工作基础,重新建立了符合现行ITS-90温标的83.8058K~273.16K低温国家副基准装置,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建立3项低温计量标准装置,健全国低温量值溯源体系,保障了我国低温量值的准确可靠,为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国防安全、能源环境和民生健康等领域提供有效可靠的温度测试服务。

她说,基准是国家的命脉,也是我们院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新一代的基准守护人,要竭尽全力呵护它,让它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而持续地发光发热!

 

杨建:“一定要亲手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标准剂量仪”

杨建副研究员从事电离辐射计量研究15年,在辐射计量仪器的设计开发方面具有一技之长,自主研发系列替代进口的精密仪器和计量标准。

 1719475861890016961.png

他潜心钻研电离辐射信号的转换、采集、处理及计量仪器国产化,攻克了核辐射探测器的材料配方、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带领团队探索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离辐射测量仪器研发之路,成功研制出诊断X射线剂量仪、伽玛刀剂量仪、剂量面积乘积仪以及多通道CT剂量仪等,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他回忆,最初在工作中接触的电离辐射剂量标准剂量仪器均为国外品牌,购买与运维成本极高,那时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标准剂量仪,解决高端电离辐射剂量仪长期受制于国外品牌的尴尬局面。为此他勤学苦练、笃行务实,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多项剂量仪器的进口替代,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肖鹏:在一线练就节能降碳的“拿手活”

肖鹏副研究员长期奋战能效测试一线,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一套以电参数为主的节能量测试方法,有效地保证了节能量测试的准确性。

1719476785243006734.png

潜心研究节能和能效参数监控等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制约企业的能源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生产系统中的能耗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利用灵活的通信组网方式及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能效参数显著提升能效水平,同时对空压机、锅炉等重点能耗设备进行余热回收,实现企业重点能耗设备的节能降碳,助力企业能源改造,大幅提升企业能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他带领团队为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重点企业开展能效改造服务,仅成都一地每年便可为企业节约电40万度、天然气22万m³,取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山川披绿,为生态添色。

 

冯德建:“川字号”食品质量把关人

冯德建研究员长期从事食品产业计量测试技术与标准研究,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布局科研工作。

1719476855343026412.png

重点聚焦川茶、川菜、川果等“川字号”优势产业质量安全隐患和产业链风险开展高通量监测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致力于建设食品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平台和食品农产品品质分析技术平台,为从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两个维度重塑食品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关键的计量测试技术支撑,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团结带领实验室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服务能力,助力我省“川字号”优势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他说,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唯有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做得了奉献,经得起失败,受得了委屈, 扛得住压力,坚持到最后,才能有所建树。

 

王星:为生态环境提质增优贡献中测智慧

王星研究员作为我院青年骨干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测试技术与标准化、化学计量技术、国家标准物质、环境材料等领域科学与应用研究。

1719476879656038631.png

他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带领项目团队攻克市场甲醛检测仪量值不准、污染与治理评价手段失真等问题,实现国内高压瓶装甲醛气体标准物质关键技术零的突破,为甲醛浓度测量提供了准确的“化学砝码”;研制了以量子点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层状氮化碳为基础的甲醛光催化降解材料,确保甲醛污染物动态降解效率超过90%;建立的气态污染物动态评价方法和系统解决了气态污染物在使役环境下的降解、衰减和扩散过程的长期有效性评价难题,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检验评价标准提供了技术依据。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科学研究、仪器制造、石油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这些科技成果离不开化学计量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团结协作和不懈努力。我们从老一辈中测人的精神中汲取养分、淬炼思想、以行践知,践行传承使命、计量天下、科技赋能、负重自强,以计量测试技术支撑生态环境提质增优,为共创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贡献中测智慧。

 


业务咨询:
028-60828828
联系电话:
028-60828828
邮箱:
nimtt@nimtt.com
邮编:
610021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玉双路10号
Copyright©2013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蜀ICP备 09003775号 网站总访问量(单位:次):505469 今日独立用户访问量(单位:个):521 849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911号

Copyright©2013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